作者:田家青
1
“明月尋我軒”所藏黃楊大畫筒,一體通景,宏篇巨制,雕寫了唐代白居易等九位耋宿于東都洛陽的香山會酒賦詩的故事,是傳世黃楊雕刻中極為罕見的立件文房重器。
此大畫筒著錄于2008年版的《海外拾珍記》中【1】,讓我們先隨著書中的文字描述,領(lǐng)略一番大畫筒通景展開的畫面:
“盛夏山中。松柏崢嶸,濃蔭蔽空,迭嶂夾岸,伊水淙淙。俯臨幽谷澗樹,遠(yuǎn)眺瀑川遙落。近有雕欄一道,沿河勢回轉(zhuǎn),一路葛花馥郁,碧筠頹遮。青石為桌,上置果品酒饌,茶爐滾沸。一老者坐矮石上,骨相清奇,鼻高目深,執(zhí)卷誦讀,瑯瑯有聲。識其人,乃樂天白居易。對座老者,袍薄扇垂,舒沉安閑,入神有所思。稍遠(yuǎn)坐一翁,懷攬龍頭杖,側(cè)首這邊,似趣問在唇。另兩叟旁站,一托杯含笑,一會心捋髯,一童子抱琴侍立。諸老身后,苔潮林深處,有翠竹叢拔,修高彎墮,葉簇紛披撲簌。
踏過水湍石洞,梧桐婆娑生涼。松竹翳影覆石枰。下坐對弈二老,手談方酣。左老執(zhí)子持盅,決然回身,瞬息間投子將下。中立觀棋老,屯手蕉扇,早識破玄機(jī),笑漾迷離,欲語未語間,而右老情急,悄以手止,目光如炬,炯炯然只待落子入殼。
小徑通峭壁危崖。一僧帽老者,當(dāng)是老衲如滿,離群獨(dú)步,長袖拂身,舉手扶斷樁,仰面向天,眉眼陶然有銷魂意,似吸納新爽山氣,嗅尋竹風(fēng)花香,諦聽鳥鳴山靜。
極目林隙外,龍門在望,嵐氣煙綽,峰巒森秀。伊河寬浪汩汩,穿林泄壑而過。 ”
Lot 4753 清乾隆 黃楊雕香山九老圖大畫筒
據(jù)《新唐書-白居易傳》,白居易晚年于“東都所居履道里,疏詔種樹,構(gòu)石樓香山,鑿八節(jié)灘,自號醉吟先生,為之傳。暮節(jié)惑浮屠道尤甚,至經(jīng)月不食葷,稱香山居士。甞與胡杲、吉皎、鄭據(jù)、劉真、盧真、張渾、狄兼謨燕集,皆高年不事者,人慕之,繪為《九老圖》”【2】
又據(jù)宋代尤袤《全唐詩話》載:“樂天退居洛中,作尚齒九老之會,其序曰:‘胡、吉、劉、鄭、盧、張等六賢皆多壽,余亦次焉。于東都履道坊敝居合齒之會。七老相顧,既醉且歡。靜而思之,此會希有,因各賦七言詩一章以記之,或傳諸好事者。時會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?!瘶诽煸疲骸淠晗?,又有二老,年貌絕倫,同歸故鄉(xiāng),亦來斯會,續(xù)命書姓名年齒,寫其形貌附于圖右。與前七老,題為九老圖。仍以一絕贈之云:雪作須眉云作衣,遼東華表暮雙歸。當(dāng)時一鶴猶稀有,何況今逢兩令威?!逯羞z老李元爽,年一百三十六,禪僧如滿,年九十五歲。又云:‘時秘書狄兼謨、河南尹盧真,以年及七十,雖與會而不列’”。 【3】
Lot 4753(局部)
白居易等諸老的聚會,暮春三月時是七人,同年夏天增至九人,地點(diǎn)均在洛陽香山,時間在唐武宗會昌五年,因此后世稱之為“香山九老”或“會昌九老”。和歷史上王羲之等“蘭亭修禊”與嵇康、阮籍等“竹林七賢”一樣,一時風(fēng)流興會,遂成千古佳話。
白居易當(dāng)年命人繪畫的“九老圖”,早已無存天壤間。所幸《全唐詩話》中收錄了與會諸老吟唱詩作(見附錄),使今人可以想見當(dāng)時情景。其實(shí),后世的“九老圖”藝術(shù)作品,意趣靈機(jī)多得自于諸老詩作中。
九老中除老僧如滿之外,其余皆曾位列朝班、居官印綬。如果說“蘭亭修禊”之旨是感嘆天地生死、抒敘幽懷,“竹林七賢”之風(fēng)是超然物外、放浪形骸 ,那么“九老會”的人文情懷最是進(jìn)取向上,入世而樂觀,毫無暮年頹唐氣。少壯時學(xué)優(yōu)而仕,效力國家,晚年進(jìn)退有道,致仕榮休、悠游詩酒泉林間,頤和臻壽、老而彌健。難怪后世的帝王名臣,多有追慕仿效之舉,如宋代明代的怡老、耆英、尚齒之會。迨至清代,更是迭興盛事,宮廷千叟宴就是放大版之“九老會”;乾隆二十六年,更詔選年高在朝的王公大臣、武臣、致仕離朝大臣各九位,二十七人共二千一百零三歲,亦稱“九老會”,君臣相攜往游香山,飲宴賦詩,盡歡而還。
插圖一 乾隆御題會昌九老圖玉山
2
自兩宋至清代,傳世藝術(shù)品中以“九老圖”為主題者,繪畫之外,便是雕刻。而雕刻之中,猶以乾隆時期的雕刻作品,制于盛世,采料珍貴,體量重碩,出手便覺氣勢恢宏,而傳統(tǒng)雕藝發(fā)展至此時,已至登峰造極之境,因此最令世人矚目。
若不分雕材質(zhì)料而統(tǒng)觀之,迄今海內(nèi)外公私所藏乾隆時期“九老圖”雕刻作品中,有兩件玉雕和三件木雕可列為精中之精:其一“乾隆御題會昌九老圖玉山”,現(xiàn)藏北京故宮博物院【插圖一】;其二“宮制碧玉香山九老圖筆筒”,現(xiàn)藏河北省博物館;其三“宮制檀香木雕會昌九老圖”, 2015年經(jīng)保利拍賣公司拍出【插圖二】;其四“乾隆御題楊維占雕伽南香山九老圖”,現(xiàn)藏臺北故宮博物院【插圖三】;其五,即本文所述“黃楊雕香山九老圖大畫筒”。
插圖二 宮制檀香木雕會昌九老圖
而在三件木雕中:檀香木雕者雖然未必是“乾隆御題會昌九老圖玉山”的呈覽木樣(因造辦處一般不會用檀香這樣貴重的材料制作呈覽木樣),但一母同稿,忠實(shí)體現(xiàn)了玉雕山子的狀貌特征;伽楠香雕者,因?yàn)槠涞癫钠急冉?、極為珍貴,故雕者巧就其方形局促的自然體勢,盡量少施雕琢而成;因此,僅就木雕雕藝而言,得以舒展構(gòu)圖并充分發(fā)揮了木雕深邃玲瓏的優(yōu)勢,當(dāng)首推此“黃楊雕香山九老圖大畫筒”。
“九老圖”是傳統(tǒng)雕刻中的大型題材,人物眾多,景物繁復(fù),因此布局謀篇,層次分割,頗具挑戰(zhàn)性,最能考驗(yàn)意匠本領(lǐng)。而且,自宋代以來,“九老圖” 已如典故成語一般,成為經(jīng)典藝術(shù)題材,而前代或同代的杰作已在,雖然可以借鑒參考,卻亦增加創(chuàng)作難度,因?yàn)榍叭讼葯C(jī)已占,后來的制藝者須有突破創(chuàng)新的精神和自出機(jī)杼的手段,方能別開生面,以免剿襲他人窠臼之譏,因此凡手輕易不敢問津。但是觀賞此“黃楊大畫筒”,其慘淡經(jīng)營,輒清新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,令人折服。
插圖三 乾隆御題楊維占雕伽南香山九老圖
比如,九老的位置安排,須蕭閑自在,不可零亂無章,亦不可因循守舊?!秱骼罟胂闵骄爬蠄D卷》【插圖四】,取四、二、三格局,而“乾隆御題會昌九老圖玉山”雖以是圖為粉本,卻因山體巨碩,恐有四面疏密不周之虞,故改益為三、二、二、一、一格局;“楊維占雕伽南香山九老圖”囿于雕材形狀,因此采取較為密集之七、二格局;而此黃楊大畫筒則別出心臆,用五、三、一格局,周環(huán)筒身,張馳凝散,節(jié)奏自然有度,視感舒愜適意。
插圖四 傳李公麟香山九老圖卷(局部)
而狀寫人物,則是又一難題。九老每位的狀貌特征,遠(yuǎn)不如“竹林七賢”中的嵇康撫琴、阮藉飲酒、阮咸彈阮、劉伶扛鍤等個性鮮明,以至明代吳寬題唐六如《九老圖》詩即有“孰為胡杲與吉旼?孰為鄭據(jù)并劉真?二盧張狄總預(yù)集,居士樂易俱相親”之句,足見只能籠統(tǒng),難以個個識別。然而白居易既為九老會主人,則必須令觀者一目了然,這是最起碼的要求?!秱骼罟胂闵骄爬蠄D》與明代謝環(huán)《香山九老圖》【插圖五】,軒閣中執(zhí)筆書寫者為居易;南宋劉松年《香山九老圖》【插圖六】,指引前導(dǎo)者為居易;乾隆御題“會昌九老圖玉山子”,當(dāng)是山體正中澗橋上拄杖戴東坡巾而回首交談?wù)?;“楊維占雕伽南香山九老圖”,居中主位、面向諸老而捻須髯者為居易。唯此黃楊大畫筒,居易偏取下座,但卻巧以周圍坐立諸老的視線投集,使之仍是中心。而且九老群中,惟獨(dú)白居易以詩文名擅天下,每做詩,喜讀與人聽,以求詞句通俗易解,所謂“老嫗都解”,而老嫗尚可作聴眾,何況同儕社友?因此刻畫其手執(zhí)一卷朗讀,其實(shí)最符合白居易的身份。
插圖五 明代謝環(huán)《香山九老圖》
老僧如滿與李元爽二老,傳世李、劉兩幅宋畫中均未特加描繪;明代謝環(huán)畫中以執(zhí)拂塵者為僧如滿,李元爽則未明示。因二老是后來與會者,即乾隆御題詩中所謂“七益二來成九數(shù)”【4】,因此“會昌九老圖玉山”以山兩側(cè)各有一沿山上行者為滿、李;“楊維占雕伽南香山九老圖”之六、二格局亦取此意:滿、李二人對坐交談,以示區(qū)別。而黃楊大畫筒的處理手法,與上述全然不同,可謂妙辟蹊徑:筒身背面,一老者著僧帽立山林間,禪寂清靜,自當(dāng)是老僧如滿;筒身正面諸老中有一老者,遮陽笠帽、龍頭杖挑藥葫蘆斜放于身側(cè),蒲扇在手,似一路走來,入座甫定,正凝神聽詩,故應(yīng)是后到的李元爽。
高妙的藝術(shù)構(gòu)思,還要高妙的雕刻水平才能得以表現(xiàn)。而此黃楊大畫筒最大的精彩處,正在于其雕功,真稱得上是神乎其技、嘆為觀止。其集圓雕、透雕、浮雕、毛雕諸刀法于一器,镢鏤剔鑿,深入木肌,層層邃挖,多達(dá)十幾個層次,而意境攸遠(yuǎn)以至無窮。山水、人物、樹石,交織宏響,栩栩高突,幾成縱身欲出的立體圓雕。又細(xì)致入微:比如朗誦詩篇的白居易,口腔洞深,仿佛有底氣自丹田而出;無論僮叟,雙眸內(nèi)均有瞳珠一粒,須髪五官,必一人一貌、奕奕生神;松鱗鬣針、瑯玕節(jié)梢,必曲盡姿態(tài),巖罅岣嶁,則蘚萃石茵、陰滋欣榮。雕成這樣一件如大塊文章般的重器,行刀豈止萬千,而竟奇絕無一俗刀,皴擦渲染,運(yùn)刀如筆,不輸穎毫,又好似輕而易舉,一氣呵成,如果不是書畫高杰,且胸中有大丘壑而可盈縮山川的雕刻大家,絕不會達(dá)到如此驚人的藝術(shù)高度。
插圖六 南宋劉松年《香山九老圖》
由此又想到,據(jù)清宮造辦處檔案,乾隆元年五月二十日“奉旨:鼻煙壺上花卉畫得甚稀,再畫時畫稠密些,俱各落款,欽此。”【5】乾隆帝于君臨天下之初,即降頒此類旨意,反映出乾隆帝個人的藝術(shù)趣好,然而其意義絕不僅限于鼻煙壺方寸之地,實(shí)際上開啟了乾隆一朝富麗奢華、畫縟繪細(xì)的藝術(shù)風(fēng)尚。此黃楊大畫筒繁密入微、精美至極的雕工,恰恰是乾隆一朝藝術(shù)品位的凝萃。
插圖七 明清畫圖中所繪的畫筒
3
此黃楊大畫筒的筒身制作工藝,極為特殊,可視為因料施工的典范。
所謂畫筒,通常用來盛放畫軸手卷,因以名之。因其體大容海,觀明清畫圖中所繪的畫筒,抓筆、羽扇、拂塵、如意之類,也雜插其中【插圖七】。木制的大型畫筒, 以樹圓可開出大尺寸直徑的鐵梨、楠木居多。以黃楊制大畫筒,在海內(nèi)外公私所藏中,目前所知,僅此一件。因黃楊素少大料,民間有“千年矮”之稱,欲制成大型畫筒,除采用劈料拼接一法,別無它途。
此畫筒的外壁,即以八根上好的、油性極潤的黃楊豎料拼接,每根之間,并非簡單排列膠粘,而是以走馬銷掛扣死鎖【插圖八】,因此不會開散。劈料接縫緊密,幾乎肉眼難辨,之后再通體施以雕刻,因此外觀就像是一木整雕。為達(dá)到保護(hù)卷軸織繡包首的目的,畫筒內(nèi)壁又鑲以平滑的黃楊板條,板條之間,亦以小型走馬銷死鎖。整體工藝的復(fù)雜考究,遠(yuǎn)遠(yuǎn)超過以一木整料制筒,而且劈料拼接,會使木料的膨漲收縮之力大大減弱,因此防開防裂,更優(yōu)于一木整料。此大畫筒存世迄今已近三百年,筒身仍渾然一體,不開不散,原因即在于此。
插圖八 走馬銷掛扣
原帶硬木筒底與筒身已脫膠分開,因此這件大畫筒曾被送到我的工作室,以征詢我對筒底修復(fù)的意見。觀賞之余,我也曾考慮:是將原底重新施膠,還是為之另配筒底?康乾年間,各類筒狀器物,如黃楊或竹制的筆筒、詩筒和香筒,膠粘筒口與筒底是十分常見的作法;如果重新另配筒底,材質(zhì)與或可以更為考究,樣式或可以更為華美以符合今人的口味,而制作無論何等材質(zhì)與樣式的底座或座托并加以作舊,對于今天的木工工藝手段而言,都并不是什么難事。但是最后,經(jīng)過反復(fù)思考,我認(rèn)為:仍應(yīng)當(dāng)保持這大畫筒及其筒底的現(xiàn)狀,因?yàn)檫@正是歷史滄桑的遺存和呈現(xiàn),正如身驅(qū)或手臂傷損的唐代佛像,具有真實(shí)的歷史美感,而絲毫無損于其藝術(shù)的珍貴價值,更重要的是,在溫濕度不可避免會變化的自然環(huán)境下,令筒身解脫膠力束縛,擺置于筒底之上,靠筒身的自重,坐立沉穩(wěn),又可以活拿,實(shí)際上是對筒身最好的保護(hù)方式。
注釋
【1】《海外拾珍記》常罡著;人民美術(shù)出版社,2008年
【2】《新唐書》列傳四十四-白居易,四三0四頁;中華書局,1975年
【3】《全唐詩話》,宋尤袤著;見《歷代詩話》一五八頁,中華書局,1980年
【4】見故宮博物院藏“會昌九老圖玉山”御題詩
【5】《清宮內(nèi)務(wù)府造辦處檔案總匯》第7冊,第17頁,人民出版社,2007年
附錄:《全唐詩話》-九老會賦詩
胡杲:
“閑居同會在三春,大抵愚年最出羣。霜鬢不嫌杯酒興,白頭仍愛玉爐熏。徘徊玩柳心猶健,老大看花意卻勤。鑿落滿斟拚酩酊,香囊高掛任氤氳。搜神得句題紅紙,望景 長吟對白云。今日交情何不替,齊年同事圣明君?!?/P>
杲,年八十九,前懷州司馬
吉皎:
“休官罷任已閑心居,林苑園亭興有馀 。對酒最宜花藻發(fā),邀歡不厭柳條初。低腰酸舞垂緋袖,擊筑謳歌任褐裾。寧用管弦來合雜,自親松竹且清虛。飛觥酒到須先酌,賦詠詩成不住書。借問商山四賢皓,不知此后更何如?!?/P>
皎,衛(wèi)尉卿致仕,年八十八
劉真:
“垂絲今日幸同筵,朱紫居身是大年。賞景尚知心未退,吟詩猶覺力完全。閑庭飲酒當(dāng)三月,在席揮毫象七賢。山茗煮時秋霧碧,玉杯斟處彩霞鮮。臨階花笑如歌妓,傍竹松聲當(dāng)管弦。雖未學(xué)窮生死訣,人間豈不是神仙?!?/P>
真,前磁州刺史,年八十七
鄭據(jù):
“東洛幽閑日暮春,邀歡多是白頭賓。官班朱紫多相似,年紀(jì)高低次第勻。聯(lián)句每言松竹意,停杯多說古今人。更無外事來心肺,空有清虛入神思。醉舞兩回迎勸酒,狂歌一曲會閑身。今朝何事情偏重,同作明時列任臣?!?/P>
據(jù),前龍武軍長史,年八十五
盧真
“三春已盡洛陽宮,天氣初晴景象中。千朵嫩桃迎曉日,萬株垂柳逐和風(fēng)。非論官位皆相似,及至年高亦共同。對酒歌聲猶覺妙,玩花詩思豈能窮。先時共作三朝貴,今日猶逢七老翁。但愿醁醹常滿酌,煙霞萬里會能通?!?/P>
真,前侍御史內(nèi)供奉官,年八十三
張渾
幽亭春盡共為歡,印綬居身是大官。遁跡豈勞登遠(yuǎn)岫,垂絲何必坐溪磻。詩聯(lián)閃韻猶應(yīng)易,酒飲三杯未覺難。每況襟懷同宴會,共將心事比波瀾。風(fēng)吹野柳懸羅帶,日照庭花落綺紈。此席不須鋪錦帳,斯筵堪作畫圖看。
渾,前永州刺史,年七十七
白居易
“七人五百八十四,拖紫紆朱垂白須。囊里無金莫嗟嘆,尊中有酒且歡娛。吟成六韻神還壯,飲到三杯氣尚粗。嵬峨狂歌教婢拍,婆娑醉舞遣孫扶。天年高邁二疏傅,人數(shù)多于四皓圖。除卻三山五天竺,人間此會且應(yīng)無?!?/P>
居易,刑部尚書致仕,年七十四